研究动态

学术交流

樊教授等师生多人参加与中国海关学会到访嘉宾座谈会纪要

2025-02-26 阅读数:259

2025年2月26日下午14:30-16:30,复旦大学东北亚历史地理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的核心专家樊如森教授、路伟东教授、朱海滨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王哲副教授、上海海关学院姚永超教授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208会议室接待了中国海关学会关史部刘月国处长、湖南长沙海关的郭承志前关长等一行三人,双方进行了友好、深入、全方位的交流和互动讨论,博士研究生赵佳文、桑弘毅、郑健也列席参加了讨论。

交流开始前,姚永超教授等人寒暄介绍了中国海关学会的一些情况,刘月国处长介绍了自己此次前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为了深化与复旦大学史地所及海关史研究科研人员的合作与友谊,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博士研究生郑健、桑弘毅、赵佳文也简要介绍了各自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随后,交流正式开始,首先由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王哲副教授简要介绍了史地所的学术渊源、发展现状和学术特色、科研力量,并介绍了自己的科研专长在近代海关资料数据的整理发掘和近代中国邮政舆图的可视化、大数据研究。王哲副教授概述了其博士论文的心得和学术思想,并介绍了自己及吴松弟教授团队过去取得的成绩。

樊如森教授则着重介绍了自己培育的“东北亚历史地理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方向及学术团队的缘起、学术脉络和目前取得的进展,指出近代东北亚历史经济地理的研究范式建立在港口腹地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并有所拓展,即多语种外文文献的发掘、全球视角的引入、海向腹地研究的关切和侧重。樊教授指出东北亚历史经济地理的学术视野旨在立足中国,放眼中国周边的世界,从研究资料、研究视野和方法上都是对传统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提升和超越。樊教授随后介绍了团队目前从事的东北亚渔业、铁路交通运输业、林业、金融业、航运业、造船业、口岸引水等若干领域的研究,并指出希望加强和政府海关等业务垂直部门的密切合作,希望双方加强互动,从资料、业务、田野考察实践等领域共同推进海关史、海关资料整理与研究的深入。

朱海滨教授则从社会地理、文化地理、民间宗教信仰的角度切入,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地勾勒出明清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浙江、福建等地区的民间信仰、科举的发展概况。指出要重视对人的精神信仰层面的研究,人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最大特征之一就在于意识形态领域。朱教授的发言引得刘月国处长的好评和认可,刘处长从其海关检疫医学的角度对朱教授的部分观点进行了补充和阐释。

  随后,路伟东教授主要介绍了自己所从事的近代西北人口地理、回族研究与海关资料、海关研究的关系,指出人口也是海关研究落地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层面。路伟东教授着重强调了最近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迅速崛起对人文社科研究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指出传统的史料影印、数据库电子化整理工作的价值及意义面临重估,人文学科特别是历史地理领域需要探索自己的AI时代的原生知识库建设,这是一条任重道远而意义重大的学术研究新路径。同时路教授也以其数字人文、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眼光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如资料封闭、算力有限、研究资金相对短缺。

姚永超教授也简要介绍了其参与的海关项目及到访红其拉甫口岸的经历,指出高校和政府机关的合作大有可为。

  几位教授发言之后,中国海关学会的领导和嘉宾做出高度评价,称受益匪浅。来自中国海关学会的刘月国处长主要从其在厦门大学参与培训的感受入手,并分享了其所在的中国海关学会的发展历程、海关领导的人事变化与海关学会的实体化发展、当代海关的职能和管理范围的新变化(2018年以后扩大到多个检疫,包括植物检疫、动物检疫等),这也就是重要的关检合并。除此之外刘处长也介绍了海关学会和复旦大学的渊源和友谊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并提出双方可以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海关学会征文活动和专书编撰过程中深化合作,海关学会可以为高校和政府部门特别是海关部门合作搭建桥梁,起到中介沟通的作用。

湖南长沙海关的郭承志前关长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背景,厦门大学党史专业出身,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韩钢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吴景平教授是同学和旧友。郭承志前关长主要围绕自己自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结合实践的同时感悟历史,推进自己的认知提升。郭承志前关长主要介绍了自己比较满意的4篇论文的概要,包括中国内陆地区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的非同步性、京广铁路在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地理格局变化(应对外国封锁和禁运)、沿海地区的走私现象与其复杂的社会网络渠道及经济效应等。他的发言引起了座谈会现场的热烈讨论和反馈,效果良好。最后,各位教授和嘉宾也简要总结了本次座谈会的收获,并对未来可能的合作进行细节磋商。

此次座谈会共有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生、上海海关学院及中国海关学会的到访客人计11人参加。双方就海关史研究和资料整理、海关学会和史地所的可能的合作形式、海关学会和复旦大学的渊源、历史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人口地理、民间信仰、当代海关运作、当代海关职能调整等多个议题展开了友好、公开的交流讨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相信此次座谈会也会为今后中国海关学会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的后续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Copyright @ 2018. 复旦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