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学术交流

“丝绸之路”沿线历史人口与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0-12-05 阅读数:7887

20201121日至22,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历史GIS与数字人文研究青年融合创新团队承办、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8ZDA188复旦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0AZS020丝绸之路中国段回族历史人口研究团队以及复旦大学传世项目中国移民史研究团队共同协办的“‘丝绸之路沿线历史人口与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财大豪生酒店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苏州大学、山西大学等国内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共济一堂,就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与人口、民族与社会、区域与开发、数字人文与历史GIS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以来,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丝路沿线历史人口及区域社会研究也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研究的重要议题。路伟东教授是葛剑雄先生主持复旦传世著作中国移民史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丝路中国段历史人口问题研究。2018,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樊如森教授担纲首席专家、路伟东教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的复旦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获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资助;今年以来,路伟东教授带领的复旦大学历史GIS与数字人文研究青年融合创新团队和丝路中国段回族历史人口研究团队更连续获得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支持及国家社科重点项目资助。由此,我们得以从陆海相依的更广阔研究领域出发,利用多学科融合的更宽广视野来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历史人口与区域社会诸问题。正是基于这些兼具学术研究和现实关切的前期工作和不断积累,本次会议的召开最终成为可能。

1121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及主题报告。大会召集人路伟东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辞。接着,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罗长远教授致辞,并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伟兵教授、复旦大学历史GIS与数字人文研究青年融合创新团队负责人路伟东教授共同主持了数字禹贡网站开通仪式。开幕式间隙还举行了集体合影。

大会主题报告分上下两场。上半场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介生教授主持。首先,由路伟东教授代原全国政协常委、现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教授宣读《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一文,就丝绸之路的概念、丝路开拓方辨析、中国是否经丝绸之路进行领土经济扩张及丝路沿线的文化传播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其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教授就学界研究较为不足的蒙元时期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报告,从行政管理体系、农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人口土地和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和主要农作物这四个方面对本时期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接着,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丁明俊教授从讨论花门、回纥及回回等名词的历史概念转变切入,认为回回不单是回纥的音转,回纥也是早期回族族源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最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樊如森教授从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两方面出发,探讨了中日外贸枢纽港的空间位移与近代东北亚市场的整合状况,并指出新见大阪产业部日文资料对推进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独特价值。

主题报告下半场由樊如森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景云研究员探析了过去两千年中国冷暖变化与人口波动的互动情况,指出中国气候周期波动与人口数量增减间存在的部分表征关系;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马建春教授从移民与民族融合、政治体制对移民的接纳、商人与商业贸易以及宗教文化等角度,展现了元代杭州西域移民社区逐步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复旦大学路伟东教授以《熟悉与陌生之间:中国回族人土著化过程中的精神投向与现实呈现》为旨在最后发言,他提出,应在传统典范式人口史研究的基础之上,着重关注更微观、更具象也更生动鲜活的人口现象,应系统探讨传统战争对人口及区域社会的深层次影响。中国回回作为714纪以来西来男性穆斯林群体与汉地妇女通婚的后裔,他们是移民的结果,而非移民群体。回族在不断被汉文化所涵化的同时,也始终保留了其异质性特征。在清代世俗生活中,他们是真正陌生的熟悉人,而非熟悉的陌生人。

21日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分为十组,就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人口史、移民史、民族史、边疆史地、区域社会、经济开发、数字人文、历史GIS等若干议题进行专场讨论。在持续两天共计42场精彩报告和深入研讨之后,大会于22日傍晚进入闭幕环节。闭幕式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伟兵教授主持。首先,各分组代表就本组讨论议题进行概括凝练,分别向大会作了简短总结。在会议总结期间,葛剑雄教授专程于百忙之中从北京亲自来到大会现场,并作了精彩的致辞,与会专家学者向葛剑雄先生致以热烈欢迎。在致辞中,葛先生从丝绸之路研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出发,分析认为,历史介于科学和人文之间,在学术研究时尤其要注意不要曲解其中科学的一面,在为现实服务或讲求创新之前,首先要保证事实部分的正确性,而对人文部分,结论自可各有千秋。最后,大会召集人路伟东教授向全体与会人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致辞,提及了本次会议召开的初心以及会议筹办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向不辞辛劳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给予过会议关心、帮助的有关人士致以衷心感谢。他还指出,会议虽然闭幕,但我们将用更多的时间消化这场学术盛宴的丰赡成果。

总体来看,本次研讨会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在研究视野上,既有对传统华夷天下观的再审视、再评估,也有对不同历史观在当下民族史研究领域映照的差异化分析,展现了对具体研究观念和整体学科发展的不同层次关切;其二,在空间范围上,会议提交论文所涉空间范畴不仅涵盖国内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更有多篇涉及域外丝路沿线,大大拓展了本次研讨会的研究视阈;其三,在学科背景上,与会学者不但来自历史、民族、社会、经济等人文社科领域,也来自建筑、地理、计算机等理工科领域。诸如宁夏旅游开发、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平台等当代社会经济议题也出现在讨论中,为大会增添了亮眼的现实关切;其四,在研究主题上,主要涉及西北史地、回族人口、历史民族文化以及历史GIS数字人文等领域,讨论的跨学科交叉属性和参会学者的学科融合意识非常显著。这其中,不仅有传统的历史学与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式,还涉及对历史数据可视化、历史数字平台搭建、时空数据建模分析等技术方法的讨论,更有将建筑学分析引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融合之作,这是一次真正跨学科的学术盛会。

本次大会筹备、组织过程中,复旦大学双一流办公室、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及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各位领导都给予过充分的关心、支持。史地中心主任张晓虹教授、副主任杨伟兵教授不但给会议提供了充足经费,还在更多方面给予了切实的帮助。中心同仁安介生教授、王建革教授、侯杨方教授、樊如森教授、王大学副教授、黄学超老师、所长助理王哲老师、青年副研究员鲍俊林老师、李爽老师、所行政孟刚老师、田澍瑶老师、程心珂老师等都给予了无私关照。大会会务组成员博士生张鹏程、严晨、郭婷、李艳焱,硕士生田兆心、桑弘毅、李凯月也就会议筹办做了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

本届学术研讨会召开期间,正值海外新冠疫情肆虐和国内疫情防控严峻复杂之际,会议能够成功举办和圆满落幕,得益于各方大力支持、理解和帮助。诸位与会学者积极认真地投入到主题报告、分组研讨和更多的学术交流中,发表了相当多极具学术水准的见解,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我们相信,随着学术探讨的不断深入,丝绸之路沿线历史人口与区域社会研究必会在未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图一 与会代表合影



图二 会议召集人路伟东教授致辞



图三 大会开幕式现场



图四 数字禹贡网站开通仪式



葛剑雄先生在会议闭幕式上致辞



(文字:路伟东 桑弘毅 张鹏程)

(摄影:张鹏程)







Copyright @ 2018. 复旦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