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学术交流

2021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北亚论坛顺利举行

2021-07-28 阅读数:4189

2021年7171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承办的“多尺度、多时空与多样性——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研讨会的重要分会场之一,由“复旦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协办的东北亚论坛专场,于718日北京时间上午830分召开。本会场邀请到了来自日本关西大学、大阪经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的九位专家学者就近代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以及东北亚资料整理、团队建设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另有国内外各院校、学术单位的30余名师生与学者们一道,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

本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采取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上半场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路伟东教授主持。首先,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松浦章教授发表了题为《清代上海沙船与土布北送》的报告,报告内容由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蕾副教授代为翻译。松浦章教授在回顾清代上海近郊的棉花生产与棉布制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邑关庄牌簿》这一核心史料并与以往研究对照参考的方式,阐明了清代上海各商号通过沙船将棉布运往我国东北地区的史实情况;其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负责人樊如森教授就复旦大学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团队及其学术进展状况,从团队研究的前期学术基础、项目支撑和近期成果、专题资料数据库和网络平台以及人员构成和交流合作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指出本团队将继续通过各类项目的合作,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学术研究与建设实践;接着,来自大阪经济大学经济系的阎立教授就1906年末载振、徐世昌东北视察之行的缘由、经过及其后东三省改制与长官的任命事项进行了分析,并从清末新政的角度对载振、徐世昌东北视察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在上半场的最后,大阪经济大学日本经济史研究所萧文娴研究员以《货币的地理学中国银元的铸造及流通(1889-1933)》为题进行发言报告,利用前人少用的耿爱德(Eduard Kann)所写“The History of Minting in China”与北华捷报为主要史料,从“银元本位制与国家银行”、“铸造银元的白银材料”和“银元的流通构造”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对20世纪前后中国银元铸造及流通的分析。

会议下半场由樊如森教授主持。下半场伊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路伟东教授就大阪产业部近代中国海上丝路沿线调查资料的数字化整理情况进行了说明。基于海外中国文献收集整理的紧迫性和数字化整理的必要性,大阪产业部资料自发现以来便一直采取构建全档、专题数据库的形式进行整理,目前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致力于与CHGIS数据的对接,从而实现更复杂的数据关链,为学界利用提供便利;其后,大阪经济大学经济系吉田建一郎副教授针对第一次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华中茶叶贸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在考察当时日文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该时段的茶叶贸易并不能以“衰落”一词一言概之,并以此指出两次大战之间中国茶叶贸易史的研究尚有发展的余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杨蕾副教授则关注更为具项的研究领域,探析了近代日本在“北进”战略下对朝鲜北部的“北鲜三港”——清津、罗津、雄基的开发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日朝“陆海交通大干线”从设计到崩溃的历史过程。并且提出日本在“大陆政策“影响下的”北进“战略同样与海洋息息相关,与”南进“战略一道,同是近代日本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大阪经济大学日本经济史研究所梶居佳広研究员就近代日本在华设立领事馆警察的问题展开报告,报告内容由阎立教授代为翻译。自日本1896年后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以来,围绕领事警察应否设立的问题中日两国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梶居研究员从第三者的角度,梳理了从华盛顿会议到日本退出国际联盟期间,国际各方对日驻领事馆警察这一问题的态度。并特别关注了自九一八事变后,由李顿报告书及相关观点表现出的国际社会对日本领事警察的略微批判与妥协意图。最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严晨博士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在利用各类统计资料的基础上,以数量、种类、国别为类,讨论了近代中国水产品市场的发育情况。她认为近代中国水产品长期贸易入超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水产品生产、加工的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上下半场报告结束后,分别进入研讨环节。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军老师、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余开亮老师、厦门大学历史系伍伶飞老师以及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郭婷、赵佳文等同学分别就上海土布土纱的运销与对外竞争,中国银元流通结构与国际银价变动之间的关系,日本驻华领事馆警察管理模式,北鲜三港运营情况与大连港间的关系,日本如何提高北非、苏联等地区的茶叶销售等问题向在座老师进行提问与探讨。线上会场交流气氛热烈,效果良好,切实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本会场在筹备、组织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复旦大学主会场的充分支持与帮助。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核心成员、论坛会务组博士生李艳焱、严晨、张鹏程、郭婷,硕士生桑弘毅、田兆心也就会议筹办做了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而在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东北亚论坛的成功开办更得益于各位与会学者的大力支持、理解和帮助,诸位学者积极认真地投入到了会议准备工作与正式报告、讨论当中,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

随着我国历史地理学的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现实需求,域外历史地理研究作为一块亟待开发的研究热土,仍需学者们投入大量的研究精力、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以丰富完善该领域,从而达到学科不断深化提高和深入参与社会服务的目的。本论坛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为主题,既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相契合,也致力于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开拓域外历史地理的研究空间,相信随着学术探讨的不断深入,东北亚历史地理及其相关研究必会在未来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文字、图片整理:桑弘毅

Copyright @ 2018. 复旦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