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学术交流

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暨中心揭牌学术工作坊顺利召开

2025-06-30 阅读数:7

2025年6月28-29日,复旦大学史地所东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暨中心揭牌学术工作坊隆重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聊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阪经济大学等2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齐聚一堂,共襄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与交流盛举。

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王哲副教授主持,樊如森教授代表中心回顾过去一年工作进展。随后,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罗长远、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兵两位校内领导相继致辞,表达对中心发展的支持与期许。罗长远副处长从四个方面介绍,第一个着重谈到了复旦的八个教育部基地,通过搭建平台能够让复旦大学中国史学科及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招牌更为响亮。其次中心在一年的时间里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成绩。第三个结合AI时代的发展,加速智能化技术的研究部署和推进。最后东北亚历史地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相似意义,历史学研究与AI等技术融合发展也是未来趋势之一。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杨伟兵副所长着重谈了谭其骧先生对东北地区研究早年的高度重视,甚至到上世纪80-90年代也有鼓励和支持相关工作。今天中心的成立和学术工作坊的召开,就是在史地所或者谭其骧先生所开展的学术工作的脉络下所作的学术继承与学术创新,对学术研究、国家治理(一带一路)、社会效应等多方面具有多层次的独特价值。

开幕式后进入主题报告环节,由路伟东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黑河学院、聊城大学和大阪经济大学的学者,围绕日本殖民金融圈、高句丽山城调查、朝士视察团与近代朝鲜海关的建设探索、晚清东三省的再编组等话题发表演讲,呈现了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的多元视角。

两日的会议议程内容充实,思想碰撞频繁,体现出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在空间、方法与视野上的不断拓展。会议不仅汇聚了资深学者的经验智慧,也展示了青年研究者的学术活力。学科交叉、区域融合与数智工具的运用成为新的趋势。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东北亚历史地理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持续推动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深化与合作平台的拓展。正如会议所展现的那样,唯六月之风,能润万物;唯学术之光,可通古今。


【本报道由赵佳文执笔,郑健摄影】详情请参见本中心的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复旦大学史地所东北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