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研究生培养

李艳焱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5-05-09
2025年5月9日下午,李艳焱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光华楼西主楼2201会议室进行。答辩委员会由上海大学郭红教授(主席)、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介生教授、王大学教授、路伟东教授、上海海关学院姚永超教授、王哲副教授(答辩秘书)共同组成,导师樊如森教授也一同出席了答辩会,此外李艳焱同学的同门师弟师妹也旁听了此次答辩会。

本次答辩采取线下会议形式,全过程规范严谨,依次进行了导师介绍答辩人基本情况、答辩人对学位论文情况进行阐述、答辩委员会成员点评和提问、答辩人回答提问、委员会讨论并进行无记名投票、宣读答辩结果等环节。


上海海关学院的姚永超教授评价李艳焱博士的博士论文涉及到近代东北亚林业多层次、多视野的研究,其研究具有挑战性,选择一个重要的切口深入去做。姚教授结合自己从事近代东北经济地理研究的经验,指出多语种史料文献对近代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性!
寻找历史感、历史细节环节的刻画对于林业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要。姚教授指出李艳焱博士的博士论文选择林业这一学术问题,放在传统与现代转型时期、殖民主义博弈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分析的结论较为到位,总体上来说赞同其得出的结论。
同时,姚永超教授也指出李艳焱博士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缺陷。第一,论文中试用的历史时期概念、词汇和现代林业使用词汇的对接有的地方还不到位,如117、118页列举的林业公司的资金数额的单位不统一。可能要考虑汇率换算等细节问题。第121-122页、132页日清条约、日韩合并,历史条约名称需要统一。126页“建国之初”的表述存在歧义,伪满洲国1932年建国。153页采伐的字的表达需要采用正体字,不是异体字。
第二,学术史回顾部分分类标准需要整合,四个并列逻辑上不顺。引文需要更规范。第三,附表适当增加多国单位换算、纪年换算。第四,36页韩国科学家复原了卫星数据,42页文字校对问题,53页下面注释错误。68页注释。121页安东港安东海关成立表述有误。增加俄国经营的特点。
安介生教授评价了论文选题价值,林业开发的表达需要斟酌使用。重视经济发展主体的论述,并分析产业发展的效益。注释的规范性。
路伟东教授评价了论文的选题价值,指出史料运用还需要加强分析,体现了比较强的多语言、跨学科研究的能力。但理论深度需要加强,在生态史的视角做一些呼应和对话。大量表格可以转化为可视化的表现手法,尽量避免使用三级标题。
王大学教授指出李艳焱博士的博士论文的研究尺度具有一定创新性,体现了跨国史、全球史的特色。使用多语种材料。但学术史回顾需要优化,日文词汇表达需要照顾中文语境,部分章节标题需要修改。部分章节出现文字内容重复,可以精简。
答辩主席郭红教授肯定了选题工作量和价值,具有独特价值。同时也指出需要加强统稿,注释的规范性。繁简字的转换问题,增强论文的时间界定。
最终,经过全体答辩委员的充分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李艳焱同学的论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授予李艳焱同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李艳焱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既是她个人学习生涯的高光时刻,也是本团队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值得肯定与祝贺!


Copyright @ 2018. 复旦大学史地所东北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