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论文著作

《天津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研究(1860-1960)》(樊如森)

2020-12-23

为总结复旦大学史地所“港口—腹地”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拓展历史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由吴松弟 樊如森主编的9卷本“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在“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下,自20206月陆续由齐鲁书社出版。


该丛书整体上分为旨趣不同却相互交织的9个近代经济地理专题,由学术基础、学科视角、考察内容、研究方法各具特色的9位专业学者独立撰写,遵循由北到南、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由局部到整体的空间结构和逻辑顺序,力图多维度、多层面地揭示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时空进程与发展机理。第一卷,樊如森著《天津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研究(1860-1960)》;第二卷,陈为忠著《港口·城市·腹地与山东区域经济转型研究(1860-1937)》;第三卷,张珊珊著《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第四卷,徐智著《改造与拓展——南京城市空间形成过程研究(1927-1937)》;第五卷,方书生著《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第六卷,毛立坤著《晚清时期香港对华转口贸易研究(1869-1911)》;第七卷,张永帅著《口岸—腹地:对外贸易与近代云南经济变迁(1840-1945)》;第八卷,王哲著《近代中国贸易网络空间研究(1873-1942)》;第九卷,杨敬敏著《中国近代棉纺织进口替代工业研究(1867-1936)》。


其中,樊如森著《天津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研究(1860-1960)》,64.5万字,全面考察了北方首城天津的区域经济定位问题。发现1860年的口岸开放与此后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互动网络体系的建立,在天津经济的全方位崛起历程中,起到了核心支撑作用。它不仅奠定了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龙头的坚实物质与社会基础,而且也促进了华北大部、东北西部和西北东部地区,由传统农、牧业经济向市场化工业经济的现代化转型。而1960年之后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大陆的全面实施,则严重禁锢了天津与腹地经济在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应有活力。

该书作为3个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丰富了本团队相关研究的学术基础

Copyright @ 2018. 复旦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 版权所有